□???? 黃友愛
街洞礦業公司是一座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礦,它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并且因煤而點亮希望。去年9月,一批帶著“礦長夢”、“工程師夢”的年輕大學生的到來,使得該公司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激蕩著青春的律動。今年6月,街洞礦業公司黨政領導著眼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安排17名大學生下基層連隊擔任技術副隊長,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開辟了職業成長的通道。這個消息猶如催征的鼓角,使得四顧茫然的大學生心明眼亮,重拾信心,在崗位上挑起了大梁。
技術“活字典”楊洪生
????? 有人說,選擇了煤礦就選擇了辛苦。對此,畢業于湖南理工職院的茶山嶺礦采五隊副隊長楊洪生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我們來到基層連隊,就要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環境,使得將來的工作不再辛苦。楊洪生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去年10月,街洞公司把“π型梁配單體液壓支柱垂直煤壁交替邁步推進”采煤支護方式改革試點放在楊洪生所在的茶山嶺煤礦1381工作面。作為該工作面的技術負責人,楊洪生滿腔熱情扎進工作中,查閱資料,編寫規程,校正技術參數,現場指導施工,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工作都在12個小時以上。而此時,楊洪生的妻子已經懷孕4個月,他6點半就來到礦里上班,中午也沒回家,根本無暇照顧懷有身孕的妻子。而對于那些因為對新工藝不了解而不愿接受支護改革的員工,楊洪生卻走街串戶,苦口婆心地做起思想工作,使他們心悅誠服。通過連續兩個月的晝夜奮戰,新采煤方法在該工作面試采成功,并作為樣板工作面在全礦推廣。在茶山嶺礦一間小會議室里,面色黝黑的楊洪生對筆者說:“我是礦山子弟,從小在礦山長大,是礦山養育了我,我從湖南理工職院學成歸來,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礦山。”楊洪生工余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看專業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畢業一年多來,他研讀了采礦、通風、機電、安全方面的書籍20余本,學習筆記也做了厚厚的10大本。難怪在座的大學生都稱他為技術上的“活字典”,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都喜歡向他請教。這不,楊洪生最近又攻克了一道技術難題。礦里有測量技術員報告,在金屬支架的井下環境里,羅盤測量有偏差。楊洪生得知情況后,反復試驗,反復觀測,決定采用夾角法測三邊,測量的數據趨向準確。
礦山“金筆桿”鄧海平
眸子里躍動著靈氣,笑靨中透露出期待。初見茶山嶺礦采七隊副隊長鄧海平,覺得他身上有一股文人氣質。鄧海平畢業于湖南農大,在街洞礦業公司小有名氣。說他小有名氣,一是因為他好學上進,理論功底深厚,在今年資興局舉辦的防突知識競賽中力壓群芳,勇奪桂冠;二是因為他勤奮筆耕,是該公司的骨干通訊員。今年8、9、10三個月內,他就在《湘煤集團報》、《中國煤炭報》、《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煤炭新聞網發表作品100余篇,其中《街洞公司,讓安全之花開滿礦山》獲中國煤炭新聞網上半年優稿三等獎。筆者每旬編輯稿件時,總會收到鄧海平5篇以上的來稿,優稿也不少。筆者好奇地問鄧海平,你白天要跟班跟隊8小時,哪有時間從事寫作?他有點靦腆地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是靠擠出來的。鄧海平有一個好習慣,每次下井都要帶上記錄本,發現好的素材就記錄下來,他的很多作品就是白天在百米井下構思之后,深夜伏案疾書寫就的。在地層深處感悟生活,在礦工的汗水中捕捉靈感。鄧海平,一個踏實勤勉的大學生,懷著對礦山的赤誠之情,用自己手中的筆,真實記錄著礦山的發展歷程,真切反映著礦工的火熱生活。在細數礦山榮光的同時,他自己也獲得了應有的榮光,他被礦工們譽為礦山“金筆桿”。
采訪快結束時,鄧海平掰著手指盤點自己的成長歷程,深有體會地對筆者說:“選擇了煤礦,就選擇了人生的財富。”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大學生的真摯心聲。祝愿每一位扎根礦山的湘煤學子,在廣闊煤海里建功立業,安然得福。
|